学校主页 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

校友之家

校友风采

让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 是我最大的心愿——记商学部优秀校友 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获得者杨亚伟

时间:2024-07-08  浏览:

人物名片:杨亚伟,商学部2006级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现为河南瑞通灌排设备有限公司、开封市瑞通数字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任开封市政协委员、开封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开封市工商联副会长、民革开封市鼓楼区总支主委,先后荣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第26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开封市五一劳动奖章”“开封青年五四奖章”“2021年度汴梁科技创新创业杰出人才”等称号,获“开封市第十五届青年科技奖”。

“85后”杨亚伟面庞黝黑,不爱潮牌,最爱戴的是草帽。看着同龄人纷纷到城市发展,他却说:“这一辈子就扎根在乡村了!”

作为民革河南开封市鼓楼区总支主委、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杨亚伟有着自己的野心和追求:“为农民解决灌溉靠天的问题,让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我最大的心愿。”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近年来,杨亚伟和团队通过科技赋能,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智慧农业等领域,已累计服务中原大地和华北平原近千万亩农田。

致力于现代化智能灌溉建设

小时候的杨亚伟没少干农活,尤其是翻红薯、收玉米。“为了防止红薯茎叶疯长,需要把茎叶拨到一边。我一个人翻两亩地,早上翻到10点,但有时太阳太毒了,只能等傍晚再接着翻。”从农村走出来的他,对种地的累和苦有着深刻的记忆。抱着“科技兴农”的想法,他和团队于2020年创立了瑞通农科。

为了理解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杨亚伟常年奔走在乡垄沟渠间和乡亲父老打交道,他的后备厢最常备的是草帽。“我到了地里边就随手送草帽给大家,比啥都管用。农民他们会把馍呀、瓜呀的都塞给你。”得到农民们的认可,是让他最开心的事。

杨亚伟说,他现在的工作就是“排雷”,需要解决耕种时面临的各种突发情况。“种地的时候就怕四个字——‘天灾人祸’。‘天灾’可以是任何天气,冰、雪、雨对农作物来说可能都是致命的。”

为了应对“天灾”,杨亚伟带领团队搭建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其中主推的产品是智能玻璃钢一体化井房。传统的灌溉方式是沟渠灌溉,大家都是去井房抽水浇地。而现在杨亚伟团队主推智能井房替代老式的砖混井房,它搭载了5G云智能物联网控制终端,能把土壤含水量、电量、温度、湿度、墒情都传输进去,轻松实现了即便是农民在家里吃饭,也能在手机上观测土地的情况。

为了增加科技创新供给,杨亚伟和团队加大科研投入,先后获得一百余项专利和知识产权,同时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产学研用交流。“以‘建为用、建能管’为宗旨,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高效能地做好、做实、做深。”杨亚伟说。

新模式解决“谁来种地”难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08%,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谁来种地”问题凸显。确保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现在很多种地的农民是‘50后’‘60后’,‘70后’‘80后’大多是不愿意种地,‘90后’‘00后’甚至不了解耕地,这种情况下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谁来保障?我认为需要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杨亚伟认为,光有技术是不行的,还需要让更新迭代的科技成果下沉到乡镇,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更有利于打造高标准农田及示范区。

为了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农业,杨亚伟带领公司积极参与建设“政府+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新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由村集体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协议,将农户的土地集中起来,由公司统一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农户则可得到土地租金、经营分红、务工收入等。

这个模式具体如何惠农?这笔账他帮农民算好了:一是减人力,农民不用一年四季“趴”在地里;二是增收入,在土地托管的情况下,农户每亩能分到1000多元,比自己种地收益高;三是乡镇村集体参与分红,获得部分收益。最终实现企业、农户和村集体多方盈利的局面。

如今,杨亚伟和他的团队不仅在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建设成高标准农田“万亩方”示范区,还在开封市祥符区等多个县区,打造了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示范区。杨亚伟牵头完成的“5G智慧农业管理”数字化应用技术项目,被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评为“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

扎根农村为农献智

开封市祥符区是民革开封市委会对口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的对象。2018年5月,民革开封市委会主委张志刚带领杨亚伟等农业领域民革党员,〖HJ2.2mm〗围绕打通贫困村庄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展开调研。杨亚伟积极响应民革开封市委会号召,向祥符区刘店乡尚店村捐赠总价值约30万元的节水灌溉惠农工程设备,修建安装射频卡智能控制系统等配套设施,实现了“刷卡即出水”灌溉,帮助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同时实现省时、节水、环保等多方面的效益,助力打通村庄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

在杨亚伟等各方的引领带动下,有313家企业与551个村结成帮扶对象,共实施帮扶项目569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97亿元,受益人口56400多人。

作为开封市政协委员,杨亚伟写了20余份提案,近半数涉及“三农”领域,例如《关于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我市加强推广智慧农业装备数据信息化技术》《加大支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力度,助力我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其中,部分提案被评为开封市政协年度重点提案。

戏称自己为农田“物业”的杨亚伟,认为自己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中国共产党农史纲要》是他时常翻阅的一本书。他还经常将这本书送给身边的人,希望大家都能认真研读“三农”领域的“宝典”。

寄语母校:愿母校越办越好,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