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投身实践,2025年7月,黄河科技学院商学部红光致远寻访团“滑邑探兴”小分队深入河南滑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文化、产业、教育三大维度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文化篇
深挖非遗瑰宝,活态传承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在文化探寻中感悟千年底蕴。团队成员行走于大运河滑县段遗址与道口古镇,在古老庙宇与青砖灰瓦间聆听运河漕运的辉煌历史;拜访国家级非遗滑县木版年画传承人耿建社,体验字画交融的奇妙技艺,深入特色社火传承人家中感受高跷表演的热忱,并在非遗展示中心系统了解了虎头鞋、泥塑、剪纸、绢艺等丰富遗产,深刻认识到守护与活化传统文化对乡村振兴的深远价值。

产业篇
聚焦特色产业,文旅融合点燃乡村经济引擎
于产业一线解码振兴实践。滑邑探兴小分队实地调研了全省康养旅游示范村堤上村,驻村干部详细介绍了该村依托白马林谷民宿景区(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麦田美术馆等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发展模式;随后探访画宝刚烧鸡有限责任公司,观摩特色烧鸡生产全流程,被企业的匠心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所感染,并在座谈会上结合电商营销、品牌建设等专业知识,与企业共谋创新发展之路,见证了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对县域经济的强劲拉动。

教育篇
赓续百年师魂,教育传承厚植乡村人才沃土
以教育精神照亮传承之路。团队怀着敬意走进滑县牛屯镇张营村教育世家纪念馆。通过“四代教育世家”、“办学成就掠影”、“领导关怀”三大展区,他们深切感悟了杨氏家族跨越百年的教育坚守:从杨庆肇开创职业教育先河,杨景梨返乡兴学,到胡大白、杨钟瑶夫妇以30元起家创办自考班并最终发展为全国首家民办本科高校黄河科技学院,再到杨雪梅等新一代推动学校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深切期望,让成员们完成了一次震撼的教育精神寻根之旅,决心将“开拓、拼搏、实干、奉献”的黄科大精神薪火相传。

此次“滑邑探兴”行动,是青年学子将课堂所学融入广袤乡野的生动实践。团队成员在触摸历史根脉、洞察产业活力、体悟教育传承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国情乡情的认知,坚定了以专业知识服务乡村发展的信念,他们凑响了青耘乡野三重奏,写出了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的交响诗。他们带走的不仅是见闻与思考,更是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青春承诺,这份力量也将持续助力滑县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