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

校友之家

校友风采

让青春在磨砺中焕发绚丽光彩——记2004届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校友张磊

时间:2024-05-26  浏览:

人物名片

张磊

中共党员,博士,教授

商学部2004届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校友,现任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深圳党建研究会理事,市委宣讲团团员。在人民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5部,参编著作8部,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10多项并获重要奖项,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人民日报(内部参阅)》《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国领导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一个有志的普通人

张磊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辖区乡镇的一个普通农村。1993年7月,第一次离开生养他的小乡村来到县城读初中,刚到县城跟着哥哥一起生活有诸多的不适应,不知道怎么刷牙,哥哥嫂子提醒他说该理发了,他才意识到头发确实很长了。生活上的不适应倒是其次,来到县城后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没有玩伴,以前在农村生活,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玩,他就是孩子王,整天就是无忧无虑地尽情玩,到县城后突然不会玩了,也没有人玩,邻居的小朋友也不愿意跟他玩。还有就是到县城上学后,学校管理严格,课程很多,进度也快,张磊跟不上节奏,尤其是英语和数学,本来以前就没什么底子那时就更跟不上了。虽然自己也拼着学,一直到二年级才有所改观,不过这时在学校里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那时的自己不过是众多中学生中很普通的一个人,而他也是当时全校仅有的几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所以那时的张磊就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要不然真的对不起供应他上学的哥哥了。那时哥哥买了个笔筒送给了他,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上面写的八个字,上书“人贵有志、志贵有恒”,可以说这八个字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学生生涯。张磊时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善作善成,只要没到山穷水尽就不能放弃。那时的他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晚自习回家后再学习到十一点才睡觉。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他养成了不睡懒觉的习惯,学生时代每天早期复习功课,参加工作后每天早起准备工作上的事情。

一个曾经理想总不能实现的人

人们经常说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但对张磊来说等待地太久了。初中时的踏实努力,但最终只考取了县里一所普通高中,当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愧疚之心无以言表,但当时家人并没有指责他。后来一直到高一的下学期在家人的努力下转学到了县一高求学,高中时的他依然是非常的勤奋,经常挑灯夜战,往往是晚上班级走的最晚的几个人。但高考时连大专院校都未考取,不得已又复读了一年,家人依然没指责他,因为父母对他的努力看在眼里。那时周末不敢回县城的哥哥家以及自己的老家,很多同龄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自己就如热锅上的蚂蚁,也想躲起来不见任何人。但该面对的总归要面对,逃避不解决任何问题。经过一年的复读,有了一点进步,这次考取了市里的大专院校——南阳电大,学校虽然普通,但总归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也就是这个结果他才第一次来到家乡的地市级城市——南阳。南阳比县城大多了,也漂亮多了,美丽的白河河畔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一个不气馁不言败的人

经过南阳电大两年的努力,终于遇到了一次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当年颁布实施的专升本政策。那时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下了很大功夫去准备考试,最终如他所愿考入省城的黄河科技学院。这是张磊求学十余年来迎来的人生的第一次转机,他也终于能进入本科院校学习了。也就是这成功通过专升本考试,2002年9月,他人生中第一次来到省会城市。来到位于省城的黄河科技学院,他遇到了一批专业精认真负责任的老师们。他所在的专升本班班主任张倩老师,认真负责,当时张老师也住在学校,每天早早地起床来到教室招呼同学们跑步晨读。张磊记得当时有一位同学精神不是很好,张老师反复叮咛男同学以及同宿舍的同学好好照顾他,不能疏远他,她也经常去做他的心理疏导工作,在张老师的悉心关照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情绪稳定并顺利毕业。在外语学院学习期间张磊更是领略了老师们的敬业和刻苦,如王宝童教授……,他那口抑扬顿挫的苏格兰口音征服了所有的听众,正是这些资深的专家教授使他更加热爱外语语言文学,专业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也正是有了他们,使外语外院享有了很高的声誉。更为可贵的是,作为诗歌翻译方面的专家,王老先生却始终谦虚和蔼,明明早已经功成名就,享誉业内,还以小学生的姿态仰视业界同辈,这样的谦卑与坚守完美地诠释着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的的良师风范。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2004年6月,他顺利毕业,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文学学士毕业证。这对那些考入985、211院校同龄人相比,这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他来说,这是这些年自己努力的回报,也是他未来取得更大进步的起点。

拨云见日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张磊虽然通过专升本进入了黄河科技学院,但他并没有想停下来继续进取的脚步,反而更加激励他去挑战自己。刚入校不久他就作出考研的决定,经过权衡他选择华中师范大学这所知名的211院校作为自己的考研目标。他知道自己的底子薄,基础差,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只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那时的张磊心里就一个想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不达目标誓不罢休。那时的他是宿舍早出晚归的人,是最早来到自习室学习的人,图书馆、自习室等地方时常闪现着他学习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全日制研究生。正是这次考研的成功,张磊人生第一次离开老家河南来到外省求学,而且是知名高校云集的南北通衢的武汉市。家人们为他能考上研究生而自豪,他能考上研究生也出乎很多老家人的意料。对他们来说是出乎意料,但对张磊来说那是自己这些年来坚守不放弃的结果罢了。

桂子山上,桂花飘香,落叶缤纷,美丽的校园,厚重的学术氛围使他陶醉在知识的海洋。刚入校的一段时间他在不停的思考,自己的未来的方向在哪里,要说拿到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已经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这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吗?经过深思熟虑张磊决定在学术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一鼓作气,攻读博士研究生。他那时很羡慕那些能直博的人,一入学按部就班的就能拿到最高学位,他的每一步都靠自己的拼搏而取得。他觉得自己收获的是拼搏过程的酸甜苦辣,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特别珍惜光阴,珍惜生活,并且养成了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在以后的人生中更加从容淡定。在研二一开学张磊就全心地投入到了考博的准备中去,这次他的目标更大,挑战更大,我要考取自己学科的最高学府——中共中央党校,这是中国共产党培养高级干部的地方,同时也是学术重地,云集了杨献珍、艾思奇、张如心、胡绳、何其芳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这么大的挑战自己心里没底,但自己拿出比考研时更大的决心与努力去准备,当时他给自己定的要求是:破釜沉舟,不走回头路。就给自己这最后一次机会,假如不成功就安心就业。他现在深深记得2007、2008年两年春节在老家只待了一周,大年初三就返校学习,空荡荡的校园里他开始忙碌着精心地准备。正是自己不懈地努力,当初试成绩出来时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初试一共过线六人,自己专业成绩第一名。2008年5月12日,他来到中共中央党校,顺利通过了复试,如愿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他也成为了村庄上第一个博士,他也是人生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求学。

踏入静谧葱茏的校园,目之所及是庄严雅致之景,庄严的红色雕塑共同表征着党校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气质。庄严大气的校园,党校附近有美丽壮观的颐和园,巍巍的西山,断垣残壁的圆明园,知名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2011年6月他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拿到了博士研究生学位,达到了自己求学生涯的顶峰。从2000年9月到2011年7月,在这11年间,他顺利完成了专、本、硕、博阶段的学习。从2011年7月入职中共深圳市委党校以来,又经过10年的不懈奋斗,他由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从一个从未登过讲台授课的毛头小伙成长为党建领域的专家教授,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参与课题30多项,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5部,为深圳的局级、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授课并广受好评。

一点感悟

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的努力。在前进的道路上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总书记说过,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现在在各大社交平台,继“躺平、内卷”之后,很多年轻人开始热衷于“摆烂”。“摆烂”就是,当感到事情难以朝好的方面发展时,干脆不采取任何行动,来了个“破罐子破摔”。但你一“躺平”,就会给更多的人创造出站起来“奔跑”的机会!你一“摆烂”,就会让更多积极“摆好”的人有了更广阔的飞翔空间!所以,年轻的你们,不能躺,一躺就起不来了!年轻的你们,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时代需要的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

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它是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当然,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最后他想说,年轻的你们只有牢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永葆奋斗精神,自己才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寄语母校

愿母校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永立潮头,再创辉煌。

寄语师弟师妹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