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的商学部教学楼,一场名为“一小时·心花种”的心理健康周主题活动热热闹闹开了场。以“种植希望,书写成长”为核心,这场活动没把“呵护心灵” 停在嘴上,反倒变成了同学们能亲手摸、亲手做的温暖事儿。
串起心灵成长的足迹
花台早被分成了六个功能区,穿来穿去的心理委员成了最贴心的“向导”,让每个环节都透着温度。

情绪贴纸区:给花盆盖个“专属章”
孟佳诺和张暖暖俩心理委员,守在摞得齐齐整整的材料盒旁,手里递着花花绿绿的情绪贴纸 —— 伤心、难过、开心、忧愁都有,足足30多种,供大家挑。“选一张贴花盆上,给它盖个专属小章!” 两人笑着招呼。

花盆选取区:挑个“对眼”的盆儿
摆放花盆的桌子前前围了不少人,苗云和刘雯靖指着桌子上的花盆儿吆喝:“同学们,快来看看!每个花盆都等着你们来给它安个家呢!” 有同学拿着两个花盆比对半天,最后抱着蓝色的那个笑:“就它了,看着特亲切。”

种子选取区:选颗 “想陪的” 种子
种子桌前,苗雨鑫、董清华和郭世佳三个心理委员正对着种子袋跟同学唠:“向日葵爱晒太阳,小雏菊耐活 —— 每种种子都有自己的‘小脾气’,挑个你想陪着长大的!” 有同学纠结半天,最后抓了包向日葵种子:“想看着它长高。”

种子种植区:手把手教 “种希望”
摆满营养土和各式小铲子的种植区里,吴阳和路景琦半蹲在旁演示,手上沾了泥也没顾上擦:“先装半盆土,轻轻按实,再把种子埋进去,最后浇点水就行。” 一旁的陈默捧着小花盆,小心地把种子放进土里,浇水时动作轻轻的:“老师说盖土厚度是种子的三倍就行,不然难发芽。” 一捧捧泥土、一颗颗种子,就在 “培土—播种—浇灌” 的小动作里,藏着 “慢慢培育内心力量” 的小道理。

心愿卡书写区:写下 “双重期待”
刚种完花的同学凑到书写区,趴在桌上,在彩色便签纸上写写画画。有人祝愿:“我爱的人如同我的花一样向阳、肆意地生长,爱我的人永远平安顺利。” 有人希望:“四级通过,减肥成功。” 志愿者把写完的卡片一张张贴在花台旁的展板上,没一会儿,这面 “心愿墙” 就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梦想。

打卡拍照区:定格 “心花种” 瞬间
“心花种”主题背景板前排起了队,同学们有的抱着刚种好的花盆,有的举着心愿卡,站在印着花田的背景前笑作一团。“看这里!花盆再举高点儿!” 志愿者举着手机喊,把一个个笑脸定格下来。

让心理关怀“长”在泥土里
这场活动没走传统心理教育“单向讲道理”的路子,反倒把“呵护心灵”变成了同学们能亲手参与的事:花种要慢慢发芽,就像心里的希望慢慢冒头;心愿卡上的字写得实实在在,成长的方向也跟着明了。全程热热闹闹的互动里,“关注心理健康”不再是个抽象的词,反倒成了能摸得着泥土温度、能想起贴贴纸时的开心的温暖体验。活动散场时,不少同学抱着花盆往宿舍走,有的还凑着花盆小声说:“你要快点发芽呀,我也会跟你一样,慢慢朝着目标成长!”

这次“一小时·心花种”,不光让校园里满是泥土的清香和青春的热闹劲儿,更在不知不觉中,把 “积极长大、朝着阳光走”的心理小种子,种进了每个同学的心里。就像那些被小心捧回宿舍的花盆,往后的日子里,它们会和同学们的心灵一起,跟着阳光慢慢长 —— 这大概就是最温柔的心理关怀:不用多说,只管陪着大家一起“发芽”。